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 董广志:扎根山村36载 甘做“红烛”照学子
  • 日期:2020-01-08   点击:次   字体:[ ]
董广志在上课。通讯员 孙凯华摄

  在宿松县偏远山区,这位乡村教师倾心执教36载,2019年被评为“安徽好人”和“全国模范教师”。如今,他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未来更满怀信心——

  一座座大山渐入眼帘。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数幢宿舍楼和现代化的教学楼;操场上,标准化的跑道和各类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上午10点多钟,正是课间操时间,轻松愉快的音乐回荡在校园中,孩子们在操场做着舒展动作。

  10点50分,上课铃响,该校语文老师董广志来到二年级的课堂,开始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

  驻守深山

  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着是50多岁的董广志给人的第一印象。

  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西北边陲的陈汉乡是该县面积最大的山区乡镇。连绵的大山没有动摇乡村教师董广志30多年扎根于此的决心。

  1984年,年仅20岁的董广志从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当时的宿松县陈汉区广福辅导小学任教。十几名教师中,董广志是仅有的两名中师毕业生之一。

  由于家在隔壁乡镇,每天来回不方便,董广志选择了住校。他利用晚上时间整理教务,辅导同样留校的学生做功课,白天和夜晚一样忙碌,“多陪伴孩子们就可以多为他们送去一点知识。 ”

  4年后,因偏远的村小学缺少教师,董广志主动担起了重任,先后前往独山小学和河口小学任教。刚到独山小学,看到200名学生挤在4间加起来才10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屋里,没水没电,董广志坐不住了。找村民、找学校、找村委会……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想办法解决了教室的用电问题,并为学校加盖了一间教室。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全校唯一的住校老师董广志却还是住在破旧的办公室里,毫无怨言。董广志的妻子邓玲华曾经不理解这个“不着家”的丈夫。孩子生病、家里农忙,他都帮不上……

  1990年,董广志被调往河口小学。因河口小学没有住宿条件,他不得不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从家出发赶去学校。邓玲华咬咬牙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花了170块钱给董广志买了辆自行车。“我们这里过去条件不好,读书可以说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他是要尽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邓玲华动情地说。

  潜心耕耘

  近36年的教龄,董广志至少带了20多年的毕业班。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一刻也不敢松懈。不管是多少次上同一本教材,他每堂课都会重新备课,准备教案。 “常备常新,养成好的教学习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董广志说。

  1997年,董广志被调往陈汉乡辖区内的钓鱼台辅导小学,负责管理钓鱼台学区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为了提升教学水平,董广志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们上公开课,互相“挑刺儿”。他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的反思等毫无保留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总结。

  这期间,董广志花了2年时间,带着老师们跑遍了周边的学校和一些县城的学校,整理了十几万字的材料,申报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县级课题,成为当时全县唯一一个村级小学课题研究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奖,开创了该县村级小学成功申报课题的先河。

  由于当年乡村小学师资条件差,学校各科教师不足,董广志还练就了“全科教师”的本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只要是学校缺的,他总是想办法通过自学、交流等方式将空缺填补起来,丰富乡村学童的课堂生活。

  从30年前一根粉笔头都省着用,到2013年全校各班级都装上“班班通”的多媒体设备,董广志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育条件的发展变化。 “现在条件好了,学校里也有了年轻的艺体教师,还有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村小的孩子们都能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和中心小学实现同步上课。 ”董广志乐呵呵地表示,随着教师国培计划向乡村倾斜,不仅乡村缺教师的情况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得以缓解,如今像自己这样的乡村教师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进修机会。

  董广志不断摸索各种教学方法,传帮带学校的年轻教师。 “刚来学校教书的时候,董老师给了我不少指导。他经常坐在教室里听我讲课,课后将一些不足反馈给我,帮助我在教学上尽快成长。感谢他! ”陈汉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吴海明诚恳地说。这些年,像吴海明这样接受过董广志带教的青年教师,多达数十位。

  心系学子

  “董老师,谢谢你的培育! ”“董老师,能不能继续留下来给孩子们上课! ”……在董广志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话他也不记得听了多少次。

  在董广志的记忆中,28年前的一桩故事至今让他记忆犹深。1991年县里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广福乡益生希望小学(现陈汉乡中心小学)刚刚落成。新建成的教学楼里,一名张姓的五年级学生沿着楼梯栏杆滑来滑去,意外从二楼摔下,摔得头破血流。接到学生报告后,董广志立即抱起孩子爬上学校后方的陡坡,跑向数百米外的医院。所幸的是,学生只是轻微外伤。董广志默默地付完医药费,便通知学生家长将孩子领回家休养。第二天,学生母亲带着一只老母鸡来到学校找到董广志,表达谢意。乡亲的淳朴着实感动了年轻的董广志。“我让学生母亲把鸡拿回去留着下蛋。当时,她的眼泪‘唰’一下就下来……”董广志说着,热泪盈眶。

  陈汉乡中心小学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来自二年级的辰辰(化名)就是其中一名。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不久前因奶奶中风,生活陷入困境。了解情况后,董广志每天坚持接送辰辰上学放学,并妥善安排好早午餐,好让孩子安心学习……

  如今,董广志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负责全校学生的营养餐和安全管理工作。食材的进货、检验、烹饪,董广志每天都会重复这些检查。关系到学生的食品安全,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负责这两项工作5年多来,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

  如今,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董广志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振兴家乡、保护家园的意识。课堂上讲解文明风俗,课堂外组织学生清理河岸垃圾,保护河湖生态。在董广志看来,新时代下教育的理念必须更新,培养孩子们文明和环保的观念意识十分重要。

  工作30多年,董广志也曾有机会调到离县城更近、条件更好的学校,但思忖再三,他还是放弃了机会。 “在这片山里待了这么多年,和这里的孩子、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想继续和孩子们在一起。 ”董广志说。董广志被评为2019年9月“安徽好人”。

  2019年教师节,是董广志过得最特别的一次。这一天,他佩戴着“全国模范教师”的奖章,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和受表彰的全国各地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代表一起过节,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到家乡后不久,董广志就作为县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员,向全县社会各界作了14场报告,分享了自己的从教历程,传递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乡村教育的关心,振奋了大家的精神。

  “会上感受最深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乡村教育非常关注,更增添了我继续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心。 ”董广志踌躇满志地说。(记者 洪放)

  ·记者手记·

  董老师扎根山村近36年,倾心乡村教育,无怨无悔,令人感佩。

  进入新时代,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但董老师初心不变,仍然坚持住校教学,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感情。

  正是有着像董广志这样千千万万乡村教师们的默默奉献,才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随机阅读--------------------------------------------------------------------------------------------------------------------------------------------------
  • 19岁女孩每天练独自走路 与脑瘤抗争12年
  • 韩国首次在男性精液中检测出活性寨卡病毒
  • 安倍访韩期间让金永南向金正恩转告日方意愿
  • 写信给未来的自己 合肥地铁开启“时光慢递?致未来”活动
  • 俱乐部排名:恒大返亚洲第1 中超7队进亚洲前100
  • 安徽手球勇夺二青会两金
  • 许勤当选为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简历/图)
  • 台湾将成亚洲第一个允许同性婚姻地区,“立法”将在5月实施
  • FBI通缉女逃犯落网 :男友另结新欢买凶杀死情敌
  • 济南女子开车撞上公交车却爱上司机 七夕将办婚礼
    --------------------TAG热门标签-------------------------------------------------------------------------------------------------------------------------------------------------
    上去 车展 研究所 一会 中小企业 安排 频段 遴选 十全十美 即日 云端 中国共产 腰包 早起 已故 收据 泪水 女士内衣 中澳 关爱 说谎 接待 明治 奥美 扣留 适应 德鲁 精密 三口 金银花 考前 小结 玩电 镜片 供应 最爱 洁具 收容 米酒 天明 运输机 走火 熄火 超模 教师节 青海省 空调车 五星红旗 山脉 社会服务 权证 征服 流血 制造 终场 鞋服 用品 青云 法兰克福 汇总 原有 中超 中南海 云南省委 玩具车 车速 伤员 美国第 国家公务员 风衣 排骨 阿里巴巴 假如 诺贝尔经 语文学 林林 游学 人质 阜宁 幼童 三等奖 花岗 原因 打鼾 避难所 中度 强奸 限时 小艇 坐垫 路名 佛山市 种类 知道 授信 补给 萌生 彰显